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菏泽KTV招聘网 > 菏泽热点资讯 > 菏泽名言/句子 >  田蚕指植桑养蚕等事务泛指农桑对于第四种指责的解释佛教修行的途

田蚕指植桑养蚕等事务泛指农桑对于第四种指责的解释佛教修行的途

2022-06-05 06:20:56 发布 浏览 890 次

田蚕:指植桑养蚕等事务,泛指农桑。

对于第四种指责的解释:佛教修行的途径有很多,出家仅仅是其中一种。如果心中有忠孝之念,能以仁爱施惠为立身之本,就像须达和流水两位长者那样,是不必剃掉须发出家为僧的;哪能把所有的田地都用来建造佛塔,让所有的百姓都做僧尼呢?都是由于执政者不能合理地节制佛事,才出现大量不守法纪的寺庙,妨碍百姓的农事生产,没有生计来源的僧尼空享国家的赋税,这并非佛教的原意。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信佛求道是为自身打算;节省费用是为国家打算。为自身打算和为国家打算,二者不能两全。这就像是忠臣献身君主而不能奉养双亲,孝子安定家庭而忽略了为国家尽义务,各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儒家当中有不肯屈身侍奉王侯,以高尚标准行事的人,隐士当中有辞让王爵相位隐居山林的;哪能再计算他们的赋税徭役,并认定他们是逃避徭役的罪人呢?如果能够将百姓全部感化,使他们信奉佛教,皈依空门,去往极乐之地、禳佉之国,那就会有自然生长的稻米,用不完的宝藏,哪还用追求种田养蚕的利益呢?

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征须福佑,亦为不少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乎?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观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殁(mò):死,去世。

福佑:赐福保佑。

基址: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比喻事业的根基、根本。

神爽:指神魂、心神。

怖畏:恐惧。《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若称无我,恐众生生怖心。”

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见《论语·颜渊》。

津梁:桥梁。

对第五种指责的解释:人的形体虽然死去,精神依然存在。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遥想自己的后身,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事;等到死后,才发现后身与前身之间的关系,就像老人与小孩、早晨与晚上一般关系密切。世上有些死者的灵魂,会在活人梦中出现,有的托梦给仆童、小妾,有的托梦给妻子、儿女,向他们讨求饮食,验证后身需要前世的福佑,这种事也是不少的。现在的人因为生活贫贱痛苦,没有不怨恨前世没有修好功德的;从这一点来说,生前怎么能不为来世的灵魂开辟一片安乐之地呢?至于人有子孙,也只不过是天地间一个普通人而已,跟我自身有什么相干?尚且对其尽心加以爱护,将家业留给他们,何况对于自己的灵魂,怎能舍弃不顾呢?凡夫俗子愚昧无知,无法预见来世,所以就说来生和今生不是一体;若是有能够洞察天机的慧眼,看到心念随生随灭,生生死死轮回不断,难道不会感到畏惧害怕?再说君子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制,能够济世救人,对社会有用。治理家庭的人希望这个家庭幸福美满,治理国家的人希望这个国家兴旺富强,其实仆人、婢妾、臣子、百姓,和自身又有什么相干,却要使我为他们辛苦操劳?这也是尧、舜、周公、孔子之道,为了别人而空使自己失去欢乐罢了。一个人修身求道,能够超度多少世人?使多少人免脱罪恶负累?一定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你们要是关心世俗生计,安家立业,不舍弃妻子儿女,不能出家修道;但是要兼顾修行持戒,留心于诵读佛经,以此为超度来世的桥梁。人生再世很难再得,不要白白度过。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高柴、折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数条于末。

庖厨:厨房。

高柴:春秋时人,孔子弟子。以尊老孝亲著称。折像:字伯式,东汉人。幼有仁心,不杀昆虫,不折萌芽。事见《后汉书·方术列传》。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